石子比較
今日主題 : 抿石子? 洗石子? 磨石子?
近期復古的設計風格在室內設計中漸漸受到關注,也越來越多朋友喜歡這樣有回憶、有溫度的設計,過去常被應用在建築外牆或戶外景觀的石子建材,也因為這股風潮被重新看見並被帶進室內空間中,今天就來簡單比較三種常見的石子工法,看看它們各自的特色與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!
✦ 抿石子
是一種泥作手法,傳統做法是將水泥、海菜粉、石粒按照比例混和攪拌均勻,用鏝刀塗抹於施作面並打壓均勻(通常塗抹約0.5-1cm的厚度),待7分乾後以海綿擦拭表面水泥,讓石子輪廓浮現。
抿石子表面平滑無銳角,石縫也較淺,施作上沒有石材與位置上的限制;因為掌握抿除水泥的時機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驗和技巧,因此較費工費時,成本也較高。
近期復古的設計風格在室內設計中漸漸受到關注,也越來越多朋友喜歡這樣有回憶、有溫度的設計,過去常被應用在建築外牆或戶外景觀的石子建材,也因為這股風潮被重新看見並被帶進室內空間中,今天就來簡單比較三種常見的石子工法,看看它們各自的特色與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!
✦ 抿石子
是一種泥作手法,傳統做法是將水泥、海菜粉、石粒按照比例混和攪拌均勻,用鏝刀塗抹於施作面並打壓均勻(通常塗抹約0.5-1cm的厚度),待7分乾後以海綿擦拭表面水泥,讓石子輪廓浮現。
抿石子表面平滑無銳角,石縫也較淺,施作上沒有石材與位置上的限制;因為掌握抿除水泥的時機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驗和技巧,因此較費工費時,成本也較高。
✦ 洗石子
施工的前期步驟與抿石子相似,不同的地方在於洗石子是以高壓水柱沖洗掉多餘的水泥,因此石子縫隙較深,更具顆粒感與粗曠感,當然相對地也容易造成灰塵堆積。
雖然洗石子的施工時間比抿石子短,但同樣需要一定的技術,且因會產生大量泥水,施作前需要先規劃好排水措施。
施工的前期步驟與抿石子相似,不同的地方在於洗石子是以高壓水柱沖洗掉多餘的水泥,因此石子縫隙較深,更具顆粒感與粗曠感,當然相對地也容易造成灰塵堆積。
雖然洗石子的施工時間比抿石子短,但同樣需要一定的技術,且因會產生大量泥水,施作前需要先規劃好排水措施。
✦ 磨石子
台灣早期住宅的地坪材質,通常會使用在面積較大的地坪上。與前面2種追求立體感的石材不同,磨石子需要等水泥完全乾燥硬化後,以磨石機與水打磨至光滑並露出石頭面,經過研磨、拋光與上蠟後才算完成,是一種保留石材造型也兼具地面平整性的地坪材質。雖然具有強烈特色,但因磨石的粉塵多且噪音大,加上施作面積的限制,目前市場選擇更偏向磨石子磚。
台灣早期住宅的地坪材質,通常會使用在面積較大的地坪上。與前面2種追求立體感的石材不同,磨石子需要等水泥完全乾燥硬化後,以磨石機與水打磨至光滑並露出石頭面,經過研磨、拋光與上蠟後才算完成,是一種保留石材造型也兼具地面平整性的地坪材質。雖然具有強烈特色,但因磨石的粉塵多且噪音大,加上施作面積的限制,目前市場選擇更偏向磨石子磚。
除了對於外觀的喜好外,施作前也需要評估場地的合適度,石子本身的施作需要預留一定的厚度,因此對於不想刨地或架高原始地坪的房屋,可能就會需要經過取捨。
抿、洗、磨是三種不同的工法,可以依照想要的風格選擇不同的石材、色澤與顆粒大小,透過不同的工法也能成為兼具質感與特色的設計元素。
抿、洗、磨是三種不同的工法,可以依照想要的風格選擇不同的石材、色澤與顆粒大小,透過不同的工法也能成為兼具質感與特色的設計元素。